释放发展新动能 点燃就业新引擎 

稿件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发布日期:2018-01-19 字体大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近日举行的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指出,充分释放创业带动就业巨大潜力,增强新动能对就业的拉动作用。

????“新动能是新增就业最大的容纳器!”在2017年9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说。

????近年来,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类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蓬勃兴起,不仅为经济发展培育了新动能,也为保就业提供了坚实支撑。

????新经济拉动就业效应可观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发布《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17)》。根据该报告,2007-2016年,中国新经济年均增长16.1%,是同期全国经济增长率的1.9倍,新就业年均增长7.2%,是同期全国就业增长率的22倍。2016年,新经济占国民经济比重达到14.6%,新就业占总就业的比重达到10.1%。

????“每新增100人就业,就有近1人为共享单车服务。”ofo联合创始人张巳丁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透露,当前我国共享单车行业带动相关自行车企业中80%的就业岗位,共带动就业超过10万人,2017年上半年带动新增就业约7万人,约占1-6月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0.98%。

????忽如一夜春风来。共享经济规模迅猛增长,碎片式的细分领域接连涌现,在为中国打造了新“世界名片”的同时,更持续吸纳着大量的、不同层次的劳动力实现就业。人社部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参与共享经济平台的就业人员约为585万人,比上年增加85万人。

????除共享出行之外,知识共享也正成为一大趋势。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认为,目前,劳动力人口红利年代已经过去,知识共享将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全新的智慧人口红利。

????“最快4个小时,为您定制一幅惟妙惟肖的卡通人像。”在服务众包平台——猪八戒网上的“奇思妙想设计工作室”,仅定制人像这项服务,季度销量就达172件。8小时之内是会计师,8小时之外是设计师,工作室老板、天津医科大学毕业生朱节正是“斜杠青年”的代表。然而就在1年前,他还不相信,爱好居然可以成为副业,并为自己每月带来两三千元的收入。

????“希望随着平台壮大,工作室的业务会越来越多,最好能认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业。”对于未来,朱节如此规划。

????2017年6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公布,重庆猪八戒网络有限公司成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如今,有上百万名像朱节这样的“微创业者”,借助平台所提供的知识共享经济模型和庞大的服务市场基础,实现了技能“变现”,甚至开辟了个人事业的新天地。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高文书指出,新经济所带来的就业,工作时间大多比较灵活,劳动者可以通过兴趣爱好来获得收入,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新模式引领服务业质量升级

????2017年11月,李师傅加入首汽约车北京分公司,穿上车队统一的黑色制服。经过培训,他现在已熟练掌握了首汽约车APP操作与服务流程。“基本没有闲下来的时候,虽然累但是心里舒坦。”手握方向盘,李师傅说他对这份新工作十分满意。

????“近年来,第三产业尤其是新经济、新业态的快速发展,极大提高了就业弹性。”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表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迈向服务业强国》指出,到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分别有望达到66%和52%,中国将正式进入“服务经济时代”。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

????服务业迎来“质”的蜕变,这给劳动者就业提出了新挑战。

????开门迎送、提拿行李、使用礼貌用语、询问乘客空调温度是否合适……这些都是首汽约车司机入职培训时需牢记的服务要点。“我们承诺,让老百姓也能享受‘国宾级’的服务。”李师傅告诉本报记者。

????“服务经济已成为吸纳就业的有效载体,有助于解决传统产业转型对就业市场的冲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刘向东认为,“服务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的新特征。居民收入增长后,对高品质服务需求也会增多,这就会带动经济向消费驱动和服务型经济转型,相关从业者也要与时俱进。”

????新产业释放人才需求信号

????物流规划师,大数据分析师,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科技创新与传统行业碰撞造成的化学反应,不仅实现了“360行”向“3600行”的跨越,更催生出一系列高端、高薪的新岗位。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中心发布《2017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也显示,中高端产业的迅速发展对就业的正向影响已经凸显。2006-2015年,中国高技术产业从业人数从2006年的744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1354万人,年均环比增速达到6.8%。高技术产业从业人数的增速,明显高于各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的增速。

????与此同时,该《报告》还指出,我国“就业极化”现象已初现端倪,特别是互联网及人工智能等相关产业的扩张,预示着未来机器对就业的挤出效应将会有所加剧。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燕斌表示,过去几十年就业市场的主要矛盾是总量矛盾,即就业岗位不足。现在随着转型升级加快,结构性矛盾可能会是就业市场的主要矛盾。

????“技术进步、化解过剩产能所分流出的富余劳动力,要通过新业态、新动能来转移,这就涉及到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源结构是否匹配的问题。”刘向东指出,“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但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一直稳定,每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在1300万个以上,求人倍率保持在1以上,这说明市场上新增就业岗位数量足以弥补已消失的岗位,关键在于劳动者能否赶得上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唯有进行科学的人力资源布局,方能擘画新兴产业的蓝图。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的发展需要高质量的人才供给。下一阶段,需要不断提高全体民众和广大劳动者素质。对于受到冲击的低端劳动力,政府也应通过完善就业服务网络,加强职业技能与再就业培训体系建设等手段,为他们转岗或重新就业降低成本、减少阻碍。”刘向东告诉记者。(李浏清)

推荐】【打印】【关闭